低热量、高纤维、饱腹感强的代餐类食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减肥瘦身、健康饮食人群的日常必需品。但同时,营养失衡、反弹严重等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那么,代餐减肥到底是否科学有效?
隔绝碳水,减重风险大
众所周知,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米面等淀粉类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当它进入身体后,会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能量,在满足正常能量消耗后,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如何避免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成为减重的破题关键。
除了运动和节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代餐减肥,即通过食用代餐粉、代餐棒等食品作为一日三餐,隔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这种方式减重见效快,但它的弊端在于:首先,代餐食品中的营养素单一,且含量无法满足人体所需,长期食用极易导致营养失衡和内分泌紊乱。其次,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引发低血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产生情绪不佳、易怒等情况。然后,短期体重下降减掉的可能是肌肉而非脂肪,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容易发生反弹,甚至超过减肥前体重。
抗性淀粉,慢消化更易瘦
针对代餐减肥的弊端,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提出,健康瘦身的核心是膳食平衡,以单一营养素干涉饮食结构的传统代餐方式应该改变。为此,他们联合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了一款新型减肥代餐食品俏翎七日瘦系列,选取富含抗酶解淀粉的优质高直链淀粉大米为原料加工制成,在日常饮食中,只代替餐饮中淀粉,不改变饮食习惯,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取代饮食中多余的热量。
俏翎七日瘦系列由代餐饼干和代餐米片组合而成,与传统的代餐类食品最大的不同是,其原料采用了一种新型高直链淀粉的大米品种,富含有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简而言之,普通的精致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面,吃下后会在小肠迅速吸收转化成能量,如果不消耗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但是抗性淀粉则不同,它不会被小肠吸收,而是进入大肠被肠道细菌所发酵,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抗性淀粉不仅热量比普通淀粉少了四成,还能够延长饱腹感,同时改善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和肠癌。
据了解,抗性淀粉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比如冷了的米饭,吃起来有回生的感觉,正式因为其中一部分淀粉状态变成了抗性淀粉状态。俏翎七日瘦系列的即食方式则更为方便快捷。虽然抗性淀粉能够助力减肥,但合理饮食,少吃零食仍然是减肥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