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自古以来成就大业的人,大多是从克勤小物而来。而今,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党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正需要这种克勤小物精神,从扶贫工作的点滴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实,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为人民群众造福上。
扶贫工作要秉承克勤小物的勤勤恳恳。史学家司马光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从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满了。层台起于垒土,抱木生于毫末。脱贫攻坚无捷径可走,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乡镇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不可否认,仍然有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司马光这般实干精神、细节意识,存在假调研、填虚表、做数据等不实作风,极大削弱了精准扶贫取得的质效。我们如果想要成就真脱贫,就绝不能多做一点就当面摆功,遇到难题就百般推诿。必须注重贴近实际,注重积累积淀。把扶贫工作落实到日常中去,表现在实际行动上,把不断改善民生的责任扛在肩上,回应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确保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老有所养,病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早日得以实现。
扶贫工作要发扬克勤小物的不苟不懈。马克思与《资本论》对后世可以说是影响深远。要知道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花了40多年的时间,他在大英博物馆翻阅资料所坐的位子下的水泥地上都被磨掉了一层水泥。还有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则是从上千吨的矿石中提炼出几克的镭。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绝非偶然,需要坚持不懈。扶贫工作更是如此,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精准扶贫工作重点针对贫苦百姓如何脱贫,工作环境必然恶劣,倘若党员干部没有经历过烈火淬钢般的深入调研、吹糠见米,又如何有足够的判断和决心去打赢扶贫攻坚战;假使没有饱受过千锤百炼般的内里升华、反复雕琢,又如何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去跨过艰难险阻。扶贫攻坚战绝不是敲锣打鼓、坐而论道就能完成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为警醒,砥砺敢于吃苦、甘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坚强品性,决不因困难畏缩,决不因挫折放弃,决不因辛苦懈怠,在点点滴滴中锤炼责任担当和工作能力。
扶贫工作要学习克勤小物的精耕细作。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会长的何载老先生,不顾年老体衰,8年时间先后深入18个贫困山区、500多个贫困县,走访2000多个山村、几千户贫困人家,扶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让人深受感动。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扶贫攻坚关键在精准,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就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担负精准扶贫任务的党员干部要在一草一木中见精神,角角落落上有文章,要在履职岗位上追求卓越,要像何载老先生那样对扶贫工作绝对踏实,把贫困人口、程度、原因这些事做精致,把五个一批工程这些事做卓越,秉持工匠精进不止、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在搞调研、查原因、定措施、抓落实上潜心钻研、忘我投入,做一件成一件,干一样精一样,把日常扶贫工作干成群众满意、上级放心的暖心工程,为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不断贡献力量。
(彭华芳 )